燒烤的起源
發布時間:2017/12/18
在遠古時代,河里、湖泊里、海里有許多魚,天空有許多鳥,地上有許多獸類,人們不會捕捉。人們手提一根樹干在水邊等著,看著魚游過來就打一棒子,靠這種方法偶爾才能捕到幾條魚。伏羲將野麻,曬成干搓成繩,然后用細一些的繩子編成網,教人們捕魚;用粗一些的繩子編成網,教人們捕鳥捕獸。這比只吃樹上野果要好多了,但是生魚生鳥吃起來味道并不好,嚴重的是有的弄不好,吃了還要鬧肚子生病。當伏羲取來天火后,便教人們用火把鳥兒、魚兒烤熟了吃。從此,人們吃著香噴噴的烤肉,身體也就更健康了。

現代人如果身處自然界中,沒有其他炊具而只有火和生食物的時候,怎么解決吃的問題呢?大概不得不采取較為原始的辦法了。這不是回憶和再現,而是實實在在的努力。在野炊中獲得食物的樂趣,同時可以讓人們思考祖先在飲食文化的艱辛探索,從而對祖先的聰明才智發出由衷的贊嘆。

燒烤所具有的文化屬性,是它包含的物質的原味及粗鄙化即食效果中對慣常飲食的反叛,它另一面則受到人類遠祖在漁獵時代的飲食記憶符碼的認同。也沒有什么能夠比燒烤更能對童年及包含童年情結的成人發生引誘。事實上燒烤在過去的時間里對人類一直都是一種形式與味覺的誘惑?,F在已經進入一個多元價值的燒烤時代,在黃河流經的土地上,燒烤從現實主義出發,以進取的姿態拓展它的文化與經濟疆域。燒烤的經營方式,也在向著兩個向度分野,其一是仍保持街頭巷尾的燒烤,其二是飯店式集約化燒烤。"在野精神"始終蘊涵漁獵時代的狂放與浪漫,在不斷的伸延,篝火烤炙而食的場面,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和歡樂的氣氛是人們無法抗拒的。

燒烤是近幾年來流行很廣的大眾飲食,基本上沒有淡季旺季之分,夏天里烤串更刺激,冬天里烤肉更溫馨,燒烤可以說是從新疆的烤羊肉串普及開來的,通過不斷發展,燒烤的風格結合地域特色,有了變化,品種呈多樣性,除了羊、牛、雞、魚等許多肉類之外,許多蔬菜水果也可以拿來烤??狙蛉獯某燥堉蝗隼苯泛妥稳粌煞N作料,但現在演變后燒烤一般都會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消費者口味調配佐料。
燒烤分"直接燒烤"和"間接燒烤"。直接燒烤是把木炭放在燒烤爐炭架的中央,把菜品放在烤網中央直接燒烤,也有不用烤網而選擇不粘平底鍋的,如韓式燒烤。間接燒烤是通過烤爐完成,球炭點燃后置于炭架的兩端,菜品擺放在燒烤架中部,蓋上爐蓋,用風門調節火候,靠熏燜將食物制熟。一般情況下,采取間接燒烤方式比直接燒烤方式所用的時間要長??狙蛉獯从谛陆??考古專家在魯南臨沂市內五里堡村出土的一座東漢晚期畫像石殘墓中發現兩方刻有烤肉串的畫像石,經研究發現這兩幅畫中所見的人物形象皆漢人,他們烤的肉串是牛羊肉串。這兩幅庖廚圖形象地反映出了1800年前魯南民間飲食風俗
由此可見,燒烤在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和其占有的重要地位。